【國內動態】
(一)國內要聞
1. 吉林省財政廳:《關于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實施意見》
《意見》提出,支持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支持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支持發展新能源,推動氫能、太陽能發電等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鼓勵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清潔供暖、生物天然氣等生物質能多元化發展。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積極落實國家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大力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機要通信等公務用車除特殊地理環境等因素外原則上采購新能源汽車,優先采購提供新能源汽車的租賃服務,公務用船優先采購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在政府采購文件中明確綠色低碳要求,加大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吉林省財政廳)
2. 青海省兩部門:《青海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重大戰略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有效控制我省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增長,2030年前,青海省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成為新常態,城鄉建筑用能結構持續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建筑節能水平進一步提升,超低能耗建筑規?;l展,高品質綠色建筑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一批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健康宜居的新型綠色農房建設基本完成;清潔能源在城鄉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中得到優化利用;城鄉建設領域從低能效向高能效轉變基本實現。(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黑龍江省碳達峰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注重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等4對關系,扎實推進“碳達峰十大行動”,著力建設“綠色龍江”,大力推進“生態振興”,加快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全省碳達峰目標,讓低碳成為龍江振興發展最鮮明的特質,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靚麗的底色。(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4. 聊城市五部門:《聊城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城鄉建設是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為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及《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的若干措施》《山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山東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等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聊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聊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聊城市財政局、聊城市城市管理局、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5. 河南省長垣市人民政府:《長垣市推進碳達峰試點建設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主要目標,通過碳達峰試點建設,長垣市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明顯優化,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煤炭消費總量進一步削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重要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到十四五末,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1.5%,為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河南省長垣市人民政府)
(二)產業動態
1. 國家五部門:《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年版)》
為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制造業綠色發展、推進工業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的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要求,按照《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發改產業〔2021〕1464號),經商有關方面,現發布《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年版)》。各地方要深刻認識、高度重視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的重要性,立足本地發展實際,堅持系統觀念,尊重市場規律,細化工作要求,強化責任落實,穩妥有序推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切實避免“一刀切”管理和“運動式”減碳,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
2. 國家五部門:《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
可靠性是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產品質量水平的核心指標,貫穿于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使用全過程。經過多年探索發展,我國制造業可靠性取得顯著成效,但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產業基礎存在諸多短板弱項,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指標尚待提升,管理和專業人才保障能力不足,成為掣肘我國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的突出問題。為提升制造業可靠性水平,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3.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關于開展2023年度上海市工業通信業節能減排和合同能源管理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管理資金管理辦法(滬發改規范〔2021〕5號)》和《上海市工業通信業節能減排和合同能源管理專項扶持辦法》(滬經信規范〔2023〕5號),推動企業積極開展綠色低碳化改造、建立綠色制造體系、提升能源管理能力,現組織開展2023年度上海市工業通信業節能減排和合同能源管理專項項目申報工作。(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
4. 山東省能源局:《2023年度新型儲能入庫項目(第一批)》
山東省2023年度新型儲能入庫項目(第一批),共納入53個儲能項目、總規模達到6.95GW,其中34個鋰電池優選項目4.3GW、10個鋰電池鼓勵項目1.1GW、3個壓縮空氣儲能1.05GW、5個新技術類項目500MW,新技術包括全釩液流電池、熔鹽儲能、飛輪儲能等。從投資單位來看,參與項目開發的民營企業非常多,但投資規模最大的仍然以央國企為主。中國電建、國家電投、大唐所持項目規模最多,各有600MW,其次中廣核和東營財金分別擁有500MW。入庫項目分為優選項目和鼓勵項目,優選項目建設條件較好,優先建設,按申報要求按期建成后可享受示范項目政策。(山東省能源局)
5. 唐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加快唐山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工作方案(2023-2027年)》
《方案》提出,加快發展動力儲能電池,支持企業為加快電池單體、電池系統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升電池材料配套能力,促進動力儲能電池與電池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緊密聯動,推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不斷提高動力儲能電池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扶持唐山國軒、航天萬源等骨干企業豐富產品種類和提升產品安全性,開發圓型、方型、聚合物等全系列鋰電池研發、制造技術,打造拳頭產品。此外,《方案》還提出,推進新能源汽車突破發展。加快培育和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積極推進曹妃甸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引進國內外知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突破發展新能源乘用車。同步引進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構建新能源汽車配套體系。(唐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國際動態】
1. 抗議不斷,日本難靠“一家之言”推進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日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進行會談,并公布該機構關于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安全性的報告,其中認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這一報告不僅為日本政府設定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提供了參考,也為其狡辯計劃“安全性”留下依據。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機構報告不能成為日方排海的“護身符”和“通行證”。機構因授權所限,沒有審查日方排海方案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評估日方凈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沒有確證日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相關結論存在較大局限性和片面性。
面對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和逐步逼近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日本國內反對聲持續不斷。日本宮城縣議會通過了反對將核污染水排海的意見書,同時要求國家在取得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理解的基礎上對排污問題負責。議長菊地恵一表示:“我們絕不希望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但日本政府才是當事者,所以我們通過發布意見書明確表達我們的意圖。 即便國際組織承認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居民和漁民仍有很大的擔憂。”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在結束對日本的訪問后動身前往韓國,韓國社會對此反應強烈。占議會超半數席位的共同民主黨態度激烈,指責國際原子能機構“事實上放棄了作為國際機構驗證安全性的責任”,并主張機構提供的“只是站在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立場上撰寫的空洞報告書,對消除世界和韓國的擔憂毫無貢獻”。(中國能源報)
2. 數據顯示歐盟正加緊推進今冬天然氣儲備
根據挪威呂斯塔德能源公司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歐盟目前正在加緊儲備過冬的天然氣,歐盟今年可能會提前完成冬季天然氣的儲備工作。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歐洲天然氣庫存約為76%,高于去年同期的56%。(央視新聞)
3. 德國發起10GW太陽能制造意向征詢
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BMWK)啟動了意向征詢,以推動該國太陽能光伏制造供應鏈的發展。其目標是在整條價值鏈中(硅-組件),每年建立10GW太陽能光伏容量,僅組件年產能就達到至少2GW。(科創板日報)
4. 阿聯酋計劃進行540億美元能源投資
據美聯社7月4日報道,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計劃在未來7年內將可再生能源供應量增加兩倍,并投資多達540億美元以滿足其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據了解,這些計劃還包括投資低排放的氫燃料和發展適合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參考消息)
5. 新西蘭禁塑措施再收緊
新西蘭政府宣布從7月1日起禁止商場、超市提供或銷售一次性塑料食品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吸管,違禁商家可能會被處以最高10萬新西蘭元(約合45.2萬人民幣)罰款。(央視新聞)